当前位置:农技语>致富周边>科普>

豆角霜霉病发病规律,请问豆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?

农技语 人气:1.31W
豆角霜霉病发病规律,请问豆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?

菌丝生长温限4~32℃,最适温度13~21℃,高于21℃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,28℃锐减。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~28℃,同时需较高湿度;病菌孢子5~30℃均可萌发,最适13~29℃;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,尤在水中萌发最好,相对湿度低于95%孢子不萌发。病菌侵染后,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,1~4℃接种后1个月产孢,20℃接种后7天即产孢;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,只要具备高湿和20℃左右的温度条件,病害易流行。病菌寄主较多,为害时期长,菌量大,防治比较困难。

灰霉病病苗色浅,叶片、叶柄发病呈灰白色,水渍状,组织软化至腐烂,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。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,很快变软腐烂,缢缩或折倒,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。

灰霉病叶片,叶柄发病有灰白色水渍状,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,病害易流行,病菌寄主较多,为害时期长,菌量大,防治比较困难。

豆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是叶片和叶柄发病有灰白色水澤状,高温时表面生有灰霉病易流行,病菌寄生较多为害期长,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。

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,只要具备高湿和20℃左右的温度条件,病害易流行。病菌寄主较多,为害时期长,菌量大,防治比较困难。

以菌丝、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。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,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条件不适病部产生菌核,在田间存活期较长,遇到适合条件,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,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、水流、气流、农具及衣物传播。腐烂的病荚、病叶、病卷须、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。